机制砂是由河石、花岗岩、玄武岩、矿山开采尾矿等原料经过机械破碎、筛分制成粒度小于5mm颗粒,但是在严格的筛分过程也会有小于75um颗粒产生,国内GB/T14684建筑用砂标准中将小于75um颗粒称为石粉。随着国内大型建设项目使用机制砂越来越广,机制砂石粉含量比例也成为质疑对象,相对于天然砂石骨料,机制砂多棱角、同样细度模数下颗粒级配劣于天然砂,建筑行业用砂对石粉含量有着严格限制,严重制约了国内人造砂石骨料生产工艺发展,为了减少石粉含量在机制砂生产工艺中增添洗砂机,不仅增加投资者成本也造成水源浪费。
根据最近一项研究表明,用石灰石生产的机制砂中,石粉中70%颗粒分布集中在16um以上,平均粒径为36.9um。天然砂中的泥粉70%颗粒分布集中在16um以下,平均粒径为8.4um。石粉的粒度分布不仅填充混凝土骨料之间的空隙,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混凝土保水性和粘聚性,改善了混凝土工作性。更有甚者,国内也有砂石骨料专家认为石粉过75um筛后,其比表面积与水泥接近,远小于粘土的比表面积,机制砂适量的石粉含量对于节约水泥有着重要作用。
机制砂中石粉含量最佳配比,不同国家的标准对机制砂石粉含量有不同的要求。石粉的最佳含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,这些因素包括母岩种类、粒形、粒度分布、比表面积、机制砂的级配和细度模数以及混凝土强度等级、种类、矿物掺合料以及使用环境等。合理的石粉掺量对于混凝土的各种性能是有益的。事实上,由于不同石粉自身的差异性太大,不同的研究人员在不同的实验中得到的最佳石粉含量也不相同。周中贵等对黄丹电站工程中所用的高石粉机制砂进行研究,确定了最佳石粉含量为15%~18%。黄绪通的研究认为,不同岩性的石粉最佳含量虽有差异,但宜控制在17%±2%。陈兆文等通过对石粉含量为12%、16%、21%的混凝土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,得出了石粉含量为16%的混凝土综合性能最优的结论。东南大学的洪锦祥则试验表明强调,石粉在24%含量以内,含量越高,混凝土强度越高,耐久性能越好。
综上所述,适当的机制砂石粉含量对预拌砂浆、商品混凝土性能起到提高的作用,有效减少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水泥用量,欢迎国内投资者详细咨询机制砂加工设备详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