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建筑用混凝土或砂浆的质量,与机制砂的质量密切相关,对于机制砂来说,如果对混凝土或砂浆的施工、强度及耐久性产生直接和重大的影响,如强度显著降低、膨胀开裂等,这样的人工机制砂是完全不能使用,对于这样的质量指标是必须严控的,也就是说机制砂质量的红线,笔者认为主要以下三个,包括压碎值、有害物质、碱活性反应;
建筑用机制砂的压碎值指标是检验其坚固及耐久性的红线指标,经研究证明,坚固性及压碎值达不到要求,对混凝土的强度、耐磨性会明显下降,所以规定机制砂压碎值应小于30%;对该项指标,生产一定要选好料源的岩性,岩石自身膨胀和收缩不剧烈,抗物理侵蚀能力强,不能有风化岩或低强度岩石,如页岩、带膨胀粘土的石灰岩等,尽量使用新鲜和孔隙率较小、吸水率小的原料;同时要保证不要过度破碎,否则生产的机制砂将难以使用。
机制砂中的有害物质包括主要云母、轻物质、有机物、硫化物等;有害物质一般是妨碍水泥水化、与水泥中的水化产物发生化学反应并最终造成水泥膨胀、降低骨料与水泥石的粘结力等等问题,以云母来说,根据有关报道,云母能降低混凝土或砂浆的施工性能、强度和抗冻性,当云母含量在3%,混凝的抗压强度降低10%,抗拉强度降低17%,当云母含量为2%时,经25次冻融循环,强度下降31%,云母的颗粒粒径对砂浆混凝土的流动度也产生较大影响。
有机杂质主要包括腐烂动植物的产物、树枝、树叶、煤等,它们妨碍水泥水化,降低混凝土的强度。
国家和行业标准对各类有害物质的含量做了明确规定。在生产过程中,一定要使用合格的料源,比如闪长岩类含有一定量的云母,生产前要检测云母含量及其波动性,开采中要人工或机械剔除原料中的树枝、枯草等杂物,这将是机制砂质量的又一质量红线指标,据有关规定,因有害物质引起混凝土强度降低且达到5%的机制砂石骨料将不能使用。
在混凝土硬化后,特别是处于潮湿环境中,因混凝土的碱物质与机制砂石骨料中活性二氧化硅、泥质白云岩发生反应,导致混凝土开裂,所以对于机制砂质量控制而言,在砂石设备生产机制砂时,应对碱活性做出评定,如果碱活性较大,或存在这种破坏性风险,这是不能使用的,否则将产生严重后果。
- 上一篇:半干式(法)制砂生产线优点介绍
- 下一篇:混凝土机制砂标准生产过程中“三项常规”